
2025年11月13日,第六届亚洲-大洋洲神经病理大会(AOCN)暨第二十三届全国神经病理读片讨论会在重庆山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作为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专场活动之一,大会以“跨越海洋,连接智慧:共绘神经病理新蓝图”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前沿、务实的国际交流平台,凝聚学术创新合力,推动神经病理学科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本届大会在亚洲-大洋洲神经病理学会指导下,由金凤实验室主办,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承办,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病理学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脑神经病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协办。大会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顶级学者、临床专家和科研人员参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主席卞修武教授线上致欢迎辞,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松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卞修武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亚洲-大洋洲神经病理大会始终是推动学科进步与跨界协作的重要平台,希望以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搭建思想碰撞、成果共享的桥梁,助力重庆集聚全球高端智力资源,为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专业动力。王松光副主任在致辞中介绍,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全市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正积极融入“416”科技创新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期待以金凤实验室为代表的高能级平台能够借助此次大会,深化神经病理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联合攻关神经病理领域核心技术难题,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分享研究成果,国际神经病理学会曾任主席、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神经病理学与神经化学系名誉教授赫伯特·布德卡(Herbert Budka),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神经病理学与神经学教授加博尔·G·科瓦奇(Gabor G. Kovacs),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教授马库斯·格拉策尔(Markus Glatzel)深度解析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脑库相关研究的新方向;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皮特·韦塞灵(Pieter Wesseling)对WHO神经系统肿瘤最新更新作了权威解读;日本国立神经与精神医疗研究中心神经肌肉研究部主任西野一三(Ichizo Nishino)教授,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千野盛平(Renpei Sengoku)教授等知名学者分别围绕肌肉病理、路易体相关病理等主题分享了突破性研究发现与独到见解。此外,与会专家还将围绕神经肿瘤、感染与免疫、脑血管病及癫痫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

大会将持续至16日,期间设有专题研讨会、壁报展示及全国神经病理读片讨论会等多项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将共同探讨神经病理学未来,引领学科发展新篇章。
本届大会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国际视野与中国贡献相融合。大会邀请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权威专家分享全球前沿的研究进展,中国学者也在会上展示了原创性研究成果,为全球神经病理学研究提供“中国方案”。二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联动。会议兼顾科学探索与临床实用,特别设置的读片会聚焦神经系统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精准诊疗转化。三是学术引领与人才培养并重。大会不仅关注前沿交流,更注重青年学者培养,通过高水平报告与互动激发青年学术热情,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四是智慧交流与合作拓展同步推进。会议为医疗机构、科研团队及学者搭建高效对接平台,拓宽合作网络,凝聚区域共识,共同应对学科挑战。
神经病理学作为脑科学与疾病研究的关键领域,其发展对理解神经系统疾病机制、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大会的举办不仅有助于凝聚更广泛的学术共识,也为应对全球性神经疾病挑战、探索精准诊疗路径提供了重要契机。站在新的起点,大会将推动亚洲-大洋洲神经病理学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协作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新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