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 西南肿瘤前沿讲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4日

讲座时间

2025年9月26日8:30-12:00


讲座地点

金凤实验室1号楼302学术报告厅


讲座题目一:代谢火花与肿瘤演进


主讲人简介

1.png

许大千,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海外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基础研究团队核心成员,长期致力于肿瘤代谢研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30余篇。


讲座简介


许大千教授将探讨肿瘤代谢重编程如何像“火花”一样驱动肿瘤的恶性演进。研究聚焦于癌细胞独特的能量获取与物质合成方式,解析关键代谢物在信号传导、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非经典功能,旨在揭示代谢紊乱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为开发创新的代谢靶向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讲座题目二:DNA损伤应答与肿瘤发展和耐药研究


主讲人简介

2.png

郭彩霞,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百人计划研究员。长期探索DNA损伤应答、基因组不稳定性与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信作者40余篇,包括Cell、Mol  Cell、Sci Adv、Nat Commun、PNAS、EMBO J等,承担国自然重点和专项等项目。


讲座简介


郭彩霞教授将阐述DNA损伤应答在肿瘤发生与治疗耐药中的核心作用。其团队创新性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可编码功能小肽PACMP,该分子通过精密调控同源重组修复关键蛋白的稳定性,深刻影响基因组完整性。此项研究为逆转肿瘤耐药、开发新型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新靶点与理论依据。


讲座题目三:电离辐射与造血干细胞稳态维持


主讲人简介

3.png

侯宇,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


讲座简介


侯宇教授聚焦电离辐射对造血干细胞(HSC)稳态的影响及防护机制研究。其团队发现HSC中高表达的Nynrin蛋白可通过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减少活性氧(ROS)积累,从而维持HSC的静息状态、自我更新能力及辐射抵抗性。近期发表于《Cell  Stem  Cell》的研究进一步揭示,Nynrin通过调控Ppif/CypD通路保护线粒体功能,显著增强HSC在电离辐射下的存活率。该成果为辐射损伤防护(如肿瘤放疗中的骨髓抑制)及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凸显线粒体稳态在HSC命运决定中的核心作用。


讲座题目四:治疗与肿瘤可塑性调控


主讲人简介

4.png

秦骏,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延续资助、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担任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细胞可塑性研究组组长。


讲座简介


秦骏教授的讲题是“肿瘤可塑性调控”。该讲座主要探讨肿瘤细胞在治疗压力下(如内分泌治疗)如何发生谱系可塑性改变,从而获得耐药性、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机制。秦骏教授将介绍其团队在表观遗传调控(如组蛋白修饰)及环状RNA等分子如何调控肿瘤细胞可塑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克服肿瘤耐药提供新靶点和策略。


讲座题目五:肺癌可视化遗传学模型的建立与早期肺癌去分化机制研究


主讲人简介

5.png

孙书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基础医学院教授,解剖学系主任,青年千人。长期致力于肿瘤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索。利用基于全鼠或器官透明化结合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小鼠遗传学模型开展肿瘤恶变和转移的机制研究以及诊疗方案探索。


讲座简介


孙书国教授将分享其团队在肺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该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新型的“可视化”遗传学模型,实时动态地追踪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重点探讨早期肺癌细胞的“去分化”机制,即其如何获得更原始、更具侵袭性的干细胞样特性,为揭示肺癌早期恶化的奥秘及开发干预新策略提供关键依据。


讲座题目六:浸润区胶质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靶向


主讲人简介

6.png

汪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研究员、天府锦城实验室PI,入选国家杰青、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清华大学学士,密歇根大学博士、博后。


讲座简介


  汪源教授将探讨脑胶质瘤浸润区域细胞的独特分子特征。胶质瘤难以根治的核心在于其高度侵袭性,肿瘤细胞会浸润到正常脑组织中。本研究旨在深入解析这些浸润细胞的分子表型,识别其驱动恶性进展的关键靶点,为开发针对性的靶向治疗策略、抑制肿瘤复发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