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实验室举办“我的课题我来讲”学术沙龙会议

发布时间:2025年8月7日

7月30日,金凤实验室举办“我的课题我来讲”学术沙龙会议,设置科研人员分享交流、科研管理优化研讨两个环节,旨在促进内部学术碰撞与管理效能提升。实验室科研团队代表及科研管理组工作人员共65人参与活动。

1.png


聚焦前沿:青年骨干分享交流

在科研人员分享交流环节,5位青年科研骨干依次分享各自课题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规划。

魏泓课题组张行博士系统解析了肠道微生物组转化医学研究路径:锁定临床样本菌群异常→通过无菌动物模型确立肠菌移植与疾病表型的因果关系→利用培养组学筛选验证功能菌株→推动活体生物药临床转化。团队聚焦益生菌、肿瘤微生物等前沿领域,建立两级富集研究模式,以精准肠菌移植及活菌药物开发为核心目标。同时团队介绍了无菌动物模型构建及相关技术平台。

常智杰课题组Umar博士深入探讨了Crept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功能机制。该致癌蛋白通过形成染色质环促进转录,在细胞周期G1/G2期发挥核心作用,其在高阶胶质瘤中的异常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研究发现Crept通过特定信号通路介导肿瘤发生,影响细胞因子分泌及免疫细胞功能。团队设计的靶向反义寡核苷酸在体内外模型中均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秦骏组张大鹏博士分享了结直肠癌肿瘤免疫相关研究,以及详述市科技局面上项目从构思到获批的经验。他提出团队拥有丰富的消化肿瘤样本和血清可供合作,课题组部分课题急需强大算力支持,小分子药物临床转化亟需医药筛选协作,期待跨团队交流指导。

王斌课题组周智利博士和张巧巧博士揭示了相分离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阐释相分离与疾病的内在关联,发现特定基因通过相分离影响胃癌进程。团队计划开发靶向药物,期待与相分离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领域的团队协同创新,并可为合作提供数百例宝贵的胃癌组织样本及相关共享数据。

2.png


管理增效:共筑“科研无忧”环境


在科研管理优化研讨环节,实验室广泛征集一线科研人员意见建议,针对提出的试剂耗材采购、平台仪器管理、部门间协同等方面意见建议,科研管理组逐一回应,将充分运用“实验室大脑”系统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平台仪器管理流程,建立需求分级响应制度,持续提升管理效能,营造“科研无忧”的良好环境,促进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科研。

金凤实验室作为首家“重庆实验室”,肩负着新型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试验田”和重庆实验室建设运行“探路者”的重要使命,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不仅为青年科研骨干提供了展示成果、碰撞思想的舞台,也搭建了科研与管理高效沟通的桥梁。下一步,实验室将持续举办此类活动,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优化科研生态,为推动形成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创新成果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