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凤实验室生信中心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合作,在国际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4.4)上发表了题为“A computational medicine framework integrating multi-omics, systems biology,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herapeutic discovery”的研究性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个整合了多组学数据、系统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计算医学框架,用于发现潜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案。该框架利用多组学数据和网络证据,实现了三个核心功能:临床靶点优先级排序,自组织优先级图构建(区分AD特异性靶点与神经精神疾病相关的靶点),以及基于通路互作的治疗发现。在此框架下,研究人员整合了AD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组定量性状位点(QTL)数据、以及基因组3D互作(PCHi-C)等多种组学证据,构建基因-预测因子矩阵。结合基因网络中的随机游走(RWR)算法,他们对核心基因和周边基因进行评分,并采用类似Meta分析的方法对多种预测指标进行优先级打分。为探索疾病特异性,研究还使用自组织映射(SOM)人工神经网络,对AD与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优先级基因进行聚类对比。在通路串扰分析方面,团队通过Prize-Collecting Steiner树算法,从上述高优先级基因中识别出了51个高度连接的基因构成的“串扰网络”。
▲PI4AD内置模型与平台开发流程图。
PI4AD成功地重新识别出经临床验证的靶点,如APP和ESR1,证实了其优先级排序的有效性。其人工神经网络模块识别了疾病特异的分子标志物,而通路互作分析揭示了关键节点基因(如HRAS和MAPK1)、潜在的药物再定位候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网络模块。通过验证靶点、阐明疾病特异的治疗潜力和探索互作机制,PI4AD将遗传学见解与通路层面的生物学相结合,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开发奠定了系统遗传学基础。该框架强调以Ras为中心的通路与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相关, 为干预AD进展提供了一种策略,补充了传统以淀粉样蛋白和Tau为焦点的研究范式,并有望结合mRNA疗法在未来重新定义治疗策略,从而推进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转化医学。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PSB) 在中科院的期刊分区中,属于医学大类1区和药学小类1区,同时在JCR分区也位于Q1区,主要发表药学科学所有领域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产物、生药学、药物分析和药代动力学等。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5c02492